馬克思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這一論斷表明 |
A.認識是實踐的基礎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真理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D.認識與實踐具有同樣的作用和力量 |
聰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學會選擇,也要學會放棄,其實放棄也是一種艱難的選擇。此話表明 |
A.放棄和選擇是同等重要的 B.回避矛盾有時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 C.要學會在對立中把握統一,統一中把握對立 D.不同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
2012年《政府工作》中近70次提到改革,當前改革要注重 |
A.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B.解決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矛盾 C.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 D.變革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的環節 |
在經歷“宰客門”事件后,三亞市有關領導表示要認真吸取教訓,加強對旅游市場監管和市場從業人員的教育,爭取變壞事為好事,促使三亞旅游業健康發展。三亞市做法的哲學依據是 |
A.正確的認識對事物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 B.事物的發展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C.世界上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 D.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
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4S在國內市場上的售價最開始高達萬元,即使這樣,“果粉”們仍然趨之若鶩。一些“果粉”表示:能在第一時間用上iPhone4S很有面子,這是促使他們購買iPhone4S的主要原因。這些“果粉”的行為 |
A.主要是受攀比心理影響的結果 B.沒有堅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C.表明價格對需求具有調節作用 D.促使企業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
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里。水對魚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身邊!睂@段話的理解中,最恰當的是 |
A.人認識是不斷發展的 B.真理是客觀的 C.認識沒有是非標準 D.認識受主客觀因素影響 |
2011年12月18日,美聯社公布了2011年度十大新聞票選結果,這一榜單是由全美新聞媒體編輯及主管投票選出的,其中,“擊斃本·拉登”以128票的贊成票高居榜首,日本“3·11”地震海嘯及核事故居第二位,中東、北非局勢動蕩排在第三位。年度十大新聞票選結果說明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 D.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具有對立性 |
飛速發展的高鐵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卻讓40個人的生命足跡永遠定格。這起事故給高鐵敲響了警鐘:沒有安全的速度等于零。這啟示我們要堅持 |
A.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B.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C.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D.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
2011年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創新高,同比上漲6.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次物價上漲 |
①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會大于高收入家庭 ②農產品的需求將會大幅減少 ③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可能會有所下降 ④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將會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