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紅耳龜原產美洲,作為寵物引入我國。由于寵物棄養和放生行為,紅耳龜野外種群數量逐漸增大,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為研究紅耳龜入侵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科研人員對當地紅耳龜的種群數量和食性進行了調查。請回答下列問題:
(1)紅耳龜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消費者,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過程中散失,一部分可用于________。
(2)紅耳龜的_______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其種群密度和種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調查描述、解釋和預測紅耳龜種群數量的變化時,常常需要建立_____模型。
(3)研究人員調查了該地區龜鱉類的種群個體數量,結果如下表所示。
紅耳龜 | 烏龜 | 中華花龜 | 中華鱉 | 蛇鱷龜 | |
數目(只) | 148 | 20 | 8 | 4 | 1 |
調查結果發現,目前該地區龜鱉類的優勢種是_________。由于紅耳龜的入侵,導致當地的群落結構發生明顯改變,這種變化過程稱為________。
(4)為研究紅耳龜的食性,研究人員解剖了紅耳龜和本地龜類--中華花龜,統計它們胃內殘余食物種類及出現次數,發現中華花龜胃內僅有久雨花科、莧科和魚類三種食物。紅耳龜的殘余食物統計結果如圖所示。
①紅耳龜與中華花龜的種間關系屬于______,判斷依據______________。
②紅耳龜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紅耳龜的捕食行為還可能會引起本地的魚類、貝類等生物的種群密度下降,嚴重時會使當地的物種________降低,影響該生態系統的________能力。
【題目】玉米中因含支鏈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變棕色;含直鏈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變藍色。D對d完全顯性,位于3號染色體上?蒲腥藛T發現可穩定遺傳的黏性玉米品種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蛭恢萌缦聢D所示:
將玉米品種甲與玉米品種乙進行測交實驗,F1自交,檢測F2群體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發現不同基因型個體數如下表。
EE | Ee | ee | HH | Hh | hh |
39 | 120 | 81 | 59 | 121 | 60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玉米抗病性狀和黏性性狀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員通過數學統計發現F2群體中EE、Ee、ee基因型個體的數量比總是1:3:2,并且發現F1產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進而推測帶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請利用已有的品種甲、乙、F1,設計實驗驗證上述推測,要求寫出實驗步驟并預期實驗結果(不考慮交叉互換)。
方法一、
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進一步研究發現品種乙3號染色體上有兩個緊密連鎖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圖),P1編碼抑制花粉發育的毒性蛋白,P2編碼能解除該毒性蛋白作用的保護性蛋白。品種甲3號染色體上無基因P1和P2。
①據此可知,F1帶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表達,而P2可能在_________細胞中表達。
②P1和P2被稱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義是使_________更多地傳遞給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