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將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該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記為d,F以野生植株和突變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統計母本植株的結實率,結果如下表所示。
雜交編號 | 親本組合 | 結實數/授粉的小花數 | 結實率 |
① | ♀DD×♂dd | 16/158 | 10% |
② | ♀dd×♂DD | 77/154 | 50% |
③ | ♀DD×♂DD | 71/141 | 50% |
(1)表中數據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為確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將________作為目的基因,導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變”)植株的幼芽形成的愈傷組織中,最后觀察轉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復。
(2)用________觀察并比較野生植株和突變植株的配子形成,發現D基因失活不影響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進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為D基因失活直接導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讓雜交①的F1給雜交②的F1授粉,預期結實率為________,所獲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
(4)為驗證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據D基因、T-DNA的序列,設計了3種引物,如下圖所示:
隨機選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總DNA,分別用引物“Ⅰ+Ⅲ”組合及“Ⅱ+Ⅲ”組合進行PCR,檢測是否擴增(完整的T-DNA過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則相應植株的基因型為Dd;同理可判斷其他基因型,進而統計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達產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細胞核內。為探究D蛋白是否為核蛋白,研究者將D基因與黃色熒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時將已知的核蛋白基因與藍色熒光蛋白基因融合作為________對照。再將兩種融合基因導入植物原生質體表達系統,如果________,則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題目】雙酚A(BPA)廣泛用于塑料生產,釋放到環境中產生安全隱患。研究者用不同濃度的BPA處理玉米幼苗,實驗結果如下表。
BPA濃度 /mg·L-1 | 氣孔導度 /mol·m-2·s-1 | 胞間CO2濃度(Ci) /μmol·L-1 | 光合色素總含量 /mg·g-1 | 凈光合速率 /μmol·m-2·s-1 |
0.0 | 0.048 | 55 | 3.00 | 11.6 |
1.5 | 0.051 | 46 | 3.20 | 12.8 |
5.0 | 0.044 | 42 | 3.30 | 10.5 |
10.0 | 0.024 | 107 | 3.22 | 5.5 |
(注:氣孔異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
(1)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相關生理過程如下圖。
①和②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階段,③進行的場所是________。
①~④能產生ATP的是________。
(2)實驗結果表明,BPA對玉米幼苗凈光合速率的影響表現為________。
(3)測定光合色素含量時,應取新鮮葉片,用________作為溶劑并加入少量碳酸鈣以________。由表中數據可知,5mg·L-1BPA處理對玉米幼苗的光合色素總含量和凈光合速率的影響________(一致/不一致)。
(4)10mg·L-1BPA導致玉米幼苗凈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不是氣孔導度,表中支持這一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經研究發現,PVY-CP基因位于某種環狀DNA分子中。將 PVY-CP基因導入馬鈴薯,使之表達即可獲得抗PVY病毒的馬鈴薯。下圖表示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過程,相關酶切位點如下表,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BamⅠ | HindⅢ | Bg1Ⅱ | SmaⅠ |
G↓GATC C C CTAG↑G | A↓AGCT T T TCGA↑A | A↓GATC T T CTAG↑A | CCC↓GGG GGG↑CCC |
A.推測Klenow酶的功能與DNA聚合酶類似
B.由步驟③獲取的目的基因有1個黏性末端
C.步驟④應選用的限制酶是BamHⅠ和SmaⅠ
D.NPTⅡ基因可能是用于篩選的標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