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千島湖是1960年為建設水電站而筑壩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構建以來氣候變化相對穩定,1998、1999年發生大面積藻類水華。為探究這次水華爆發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調查了影響藻類數量變動的主要環境因素,結果如下圖。
(1)圖1所示箭頭所指方向____(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鰱魚、鳙魚與浮游動物的關系是______。
(2)藻類水華的發生通常被認為是N、P污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水體富營養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類大量增生,由于藻類的____,導致夜間水體中含氧量明顯下降;另一原因是,藻類大量死亡,導致____(填“需氧型”、“厭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體含氧量進一步減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類分泌的毒素都會引起水生動物死亡,加劇水體的污染,形成_____(正反饋、負反饋),最終導致生態系統崩潰。
(3)分析圖2發現,“水體富營養化”學說不能很好解釋1998、1999年千島湖水華發生的原因,依據是_______。
表1不同年份鰱魚、鳙魚數量相對值
年份 | 鰱魚、鳙魚 | 銀魚 |
1993-1997 | 6.66 | 5.43 |
1998-1999 | 2.16 | 7.72 |
(4)由表1、圖1、2綜合分析,湖中鰱、鳙主要捕食_____,由于漁業的過度捕撈以及銀魚數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_____,使藻類數量增加,最終導致了水華的發生。
(5)由于千島湖是人工湖泊,發育時間較短,因此生態系統的_____簡單,穩定性較差。千島湖水華現象警示我們,要降低人工湖泊水華發生的頻率,可以采用_____措施。
【題目】將與生物學有關的內容依次填入下圖各框中,其中包含關系錯誤的選項是 ( )
框號 選項 | 1 | 2 | 3 | 4 | 5 | 6 |
A | 減數分裂 | 減Ⅱ | 減Ⅰ | 同源染色體分離 |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 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 |
B | 染色體變異 | 結構變異 | 數目變異 | 易位 | 重復 | 倒位 |
C | 單細胞生物 | 原核生物 | 真核生物 | 單細胞真菌 | 單細胞藻類 | 單細胞動物 |
D | 生態系統 | 無機環境 | 群落 | 生產者 | 消費者 | 分解者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