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礦物斜長石(主要成份為KAlSi3O8)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用氯化鈉熔浸可制得氯化鉀,反應原理是NaCl(l)+KAlSi3O8(s)KCl(l)+NaAlSi3O8(s)。
(1)氯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排布式___;氧原子核外電子的軌道式___;鋁原子核外有___種不同能量的電子。
(2)上述反應涉及的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___。該反應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幾種元素中,有一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和其余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發生反應,該元素是___;從原子結構方面去分析鈉元素的金屬性強于鋁元素的原因是___。
(3)為研究上述反應中鉀元素的熔出率(液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占樣品質量的百分率)與溫度的關系,進行對照實驗(保持其它條件不變),獲得如下數據:
時間(h) 熔出率 溫度 | 1.5 | 2.5 | 3.0 | 3.5 | 4.0 | 5.0 |
860℃ | 0.515 | 0.624 | 0.671 | 0.690 | 0.689 | 0.690 |
950℃ | 0.669 | 0.714 | 0.710 | 0.714 | 0.714 | ― |
①分析以上數據可以得出,氯化鈉熔浸鉀長石是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②950℃時,欲提高熔出鉀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選填編號)。
a.充分攪拌 b.延長反應時間
c.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 d.將鉀長石粉粹成更小的顆粒
(2)該方法制得KCl提純后可用來冶煉金屬鉀。反應Na(l)+KCl(l)NaCl(l)+K(g)是工業上冶煉金屬鉀常用的方法,該方法是否能說明鈉比鉀更活潑?___,(填“能說明”或“不能說明”)原因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