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研究小組利用下圖裝置探究溫度對氨氣還原 Fe2O3 的影響(固定裝置略)。完成下列填空:
(1)實驗時 A 中有大量紫紅色的煙氣,則 NH4I 的分解產物為 ___(至少填三種),E裝置的作用是___。
(2)裝置B中的反應方程式:______,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
某研究小組按上圖裝置進行對比實驗,甲組用酒精燈、乙組用酒精噴燈對裝置 C 加熱,反應產物均為黑色粉末(純凈物),兩組分別用各自的產物進行以下探究,完成下列填空:
步驟 | 操作 | 甲組現象 | 乙組現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鹽酸 | 溶解,無氣泡 | 溶解,有氣泡 |
2 | 取步驟 1 中溶液,滴加 KSCN 溶液 | 變紅 | 無現象 |
3 | 向步驟 2 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紅色先變深后褪去 | 先變紅后也褪色 |
(3)乙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
(4)甲組步驟1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
(5)乙組步驟3中,溶液變紅的原因為______;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驗證方法為______。
(6)若裝置C中Fe2O3反應后的產物是兩種氧化物組成的混合物,為研究氧化物的組成,研究小組取樣品7.84克在加熱條件下通入氨氣,完全反應后,停止加熱,反應管中鐵粉冷卻后,稱得質量為5.6克,則混合物的組成為______。
【題目】目前正研究利用催化技術將尾氣中的NO和CO轉變成CO2和N2,化學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Q為了測定在某種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速率,在某溫度下用氣體傳感器測得不同時間的NO和CO濃度如下表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5 |
c(NO)/mol·L-1 | 1.00×10-3 | 4.50×10-4 | 2.50×10-4 | 1.50×10-4 | 1.00×10-4 | 1.00×10-4 |
c(CO)/mol·L-1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0×10-3 | 2.70×10-3 |
請回答下列問題(均不考慮溫度變化對催化劑催化效率的影響):
(1)前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N2)=____________;
(2)假設在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能提高CO轉化率的是_______;
A. 選用更有效的催化劑 B. 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
C. 降低反應體系的溫度 D. 縮小容器的體積
(3)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質量催化劑時,增大催化劑比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為了分別驗證溫度、催化劑比表面積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條件已經填在下面實驗設計表中;請在下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實驗條件數據。
實驗 編號 | T/℃ | NO初始濃度 (mol/L) | CO初始濃度 (mol/L) | 催化劑的比表面積 (m2/g) |
Ⅰ | 280 | 1.20×10-3 | 5.80×10-3 | 82 |
Ⅱ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124 |
Ⅲ | 350 | ________ | ____________ | 124 |
(4)請畫出題表中的三個實驗條件下混合氣體中CO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圖,并標明各條曲線的實驗編號。______________
(5)消除一氧化氮可以用在水的存在下通入氧氣加以除去,F將標準狀況下的一試管一氧化氮氣體倒置于水中,慢慢通入氧氣,溶液充滿整個試管,若不考慮溶質的擴散,則試管內稀硝酸的濃度為_________mol/L;若繼續通入氧氣,將試管內溶液排除一半,則剩余稀硝酸的濃度為__________mol/L。
(6)利用氨氣的還原性也可以除去氮氧化合物(NOx),當氨氣與NOx等物質的量恰好反應生成氮氣和水,則x=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