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內容
【題目】用酸式滴定管準確移取 25.00mL 某未知濃度的鹽酸于一潔凈的錐形瓶中,然后用0.2000molL﹣1 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定(指示劑為酚酞),滴定結果如下:
NaOH 起始讀數 | NaOH 終點讀數 | |
第一次 | 0.10mL | 18.60mL |
第二次 | 0.30mL | 19.30mL |
第三次 | 0.50mL | 16.30mL |
(1)根據以上數據可以計算出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molL﹣1。
(2)酸式滴定管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
(3)以下操作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振蕩錐形瓶時有液滴濺出
B.滴定終點讀數時,俯視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確
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未用待測液潤洗
D.滴定到終點讀數時發現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
E.未用標準液潤洗堿式滴定管
【答案】0.15 檢漏 DE
【解析】
(1)由表格可知,第三次滴定誤差偏大,不可取,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均體積為:18.75mL,;
故答案為:;
(2)保證滴定管完好無損的情況下,第一步要檢漏,調節滴定管內液面與滴定管零刻線相切,三分鐘后液面無變化,再將玻璃旋塞旋轉180°,三分鐘后液面仍無變化,說明滴定管不漏;
故答案為:檢漏;
(3)A.振蕩錐形瓶時有液滴濺出,即待測物n(HCl)減小,需要標準溶液n(NaOH)偏小,而標準溶液c(NaOH)不變,V(NaOH)偏低,依據,
偏低,A錯誤;
B.滴定終點讀數時,俯視滴定管的刻度,導致V(NaOH)偏低,依據,
偏低,B錯誤;
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未用待測液潤洗,對結果無影響,C錯誤;
D.滴定到終點讀數時發現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導致V(NaOH)偏高,依據,
偏高,D正確;
E.未用標準液潤洗堿式滴定管,導致NaOH標準液被稀釋,消耗的標準液V(NaOH)偏高,依據,
偏高,E正確;
故答案為:DE。

【題目】(一)以四甲基氯化銨[(CH3)4NCl]水溶液為原料,通過電解法可以制備四甲基氫氧化銨[(CH3)4NOH],裝置如圖所示。
(1)收集到(CH3)4NOH的區域是________(填a、b、c或d)。
(2)寫出電池總反應_____________。
(二)乙酸乙酯一般通過乙酸和乙醇酯化合成:CH3COOH(l)+C2H5OH(l) CH3COOC2H5(l)+H2O(l) ΔH=-2.7kJ·mol-1
已知純物質和相關恒沸混合物的常壓沸點如下表:
純物質 | 沸點/℃ | 恒沸混合物(質量分數) | 沸點/℃ |
乙醇 | 78.3 | 乙酸乙酯(0.92)+水(0.08) | 70.4 |
乙酸 | 117.9 | 乙酸乙酯(0.69)+乙醇(0.31) | 71.8 |
乙酸乙酯 | 77.1 | 乙酸乙酯(0.83)+乙醇(0.08) +水(0.09) | 70.2 |
請完成:
(1)關于該反應,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反應體系中硫酸有催化作用
B.因為化學方程式前后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和相等,所以反應的ΔS等于零
C.因為反應的△H 接近于零,所以溫度變化對平衡轉化率的影響大
D.因為反應前后都是液態物質,所以壓強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2)一定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4.0。若按化學方程式中乙酸和乙醇的化學計量數比例投料,則乙酸乙酯的平衡產率y =_________;若乙酸和乙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n : 1,相應平衡體系中乙酸乙酯的物質的量分數為x,請在圖中繪制x隨n變化的示意圖(計算時不計副反應)________。
(3)工業上多采用乙酸過量的方法,將合成塔中乙酸、乙醇和硫酸混合液加熱至110℃左右發生酯化反應并回流,直到塔頂溫度達到70~71℃,開始從塔頂出料?刂埔宜徇^量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科學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方法:2C2H5OH(g) CH3COOC2H5(g)+2H2(g)
在常壓下反應,冷凝收集,測得常溫下液體收集物中主要產物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關于該方法,下列推測合理的是_____。
A.反應溫度不宜超過300℃
B.增大體系壓強,有利于提高乙醇平衡轉化率
C.在催化劑作用下,乙醛是反應歷程中的中間產物
D.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減少乙醚、乙烯等副產物是工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