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內容
【題目】研究含氮、硫污染物的治理是環保的一項重要工作。
(1)①N2(g)+O2(g)═2NO(g) △H1
②2C(s)+O2(g)═2CO(g) △H2
③C(s)+O2(g)═CO2(g) △H3
則2NO(g)+2CO(g)=N2(g)+2CO2(g)△H=_______________(用△H1、△H2、△H3表示)。
(2)工業上常用醋酸二氨合亞銅 [Cu(NH3) 2] AC溶液(AC為CH3COO-)來吸收某合成氣中的CO,其反應為:[Cu(NH3) 2] AC(aq)+NH3(g)+CO(g) [Cu(NH3)3] AC CO(aq) △H<0常壓下,將吸收一氧化碳的溶液處理重新獲得[Cu(NH3) 2] AC溶液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用天然氣制取H2的其原理為:CO2(g)+CH4(g) 2CO(g)+2H2(g) 。在密閉容器中通入物質的量均為0.1mol的CH4與CO2,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CH4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及壓強(單位Pa)的關系如圖所示:壓強P1_____P2(填 “大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壓強為P2時,在Y點:v(正)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NOx也可被NaOH溶液吸收而生成NaNO3、NaNO2,已知某溫度下,HNO2的電離平衡常數Ka=9.6×10﹣4,NaNO2溶液中存在平衡NO2- +H2O HNO2 +OH- 其水解平衡常數Kh=5.0×10﹣11 則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______。
【答案】 2△H3-△H1-△H2 加熱 小于 正反應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CH4的轉化率減小 大于 4.8×10-14
【解析】
(1)①N2(g)+O2(g)═2NO(g) △H1
②2C(s)+O2(g)═2CO(g) △H2
③C(s)+O2(g)═CO2(g) △H3
2×③-①-②得,2NO(g)+2CO(g)=N2(g)+2CO2(g)△H=2△H3-△H1-△H2,根據此進行分析。
(2)根據[Cu(NH3) 2] AC(aq)+NH3(g)+CO(g) [Cu(NH3)3] AC CO(aq) △H<0,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向逆向移動進行解答。
(3)溫度一定時,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逆向移動,甲烷的轉化率減;Y點甲烷轉化率小于同溫同壓下平衡時轉化率,故Y點向正反應進行建立平衡。
(4)依據亞硝酸根離子水解平衡常數表達式變式計算分析。
(1)①N2(g)+O2(g)═2NO(g) △H1
②2C(s)+O2(g)═2CO(g) △H2
③C(s)+O2(g)═CO2(g) △H3
2×③-①-②得,2NO(g)+2CO(g)=N2(g)+2CO2(g)△H=2△H3-△H1-△H2,故答案為:2△H3-△H1-△H2 。
(2)[Cu(NH3) 2] AC(aq)+NH3(g)+CO(g) [Cu(NH3)3] AC CO(aq) △H<0,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向逆向移動,可以將吸收一氧化碳的溶液處理重新獲得[Cu(NH3) 2] AC,故答案為:加熱。
(3)溫度一定時,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逆向移動,甲烷的轉化率減小,故壓強P1<P2;理由是溫度一定時,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逆向移動,甲烷的轉化率減;Y點甲烷轉化率小于同溫同壓下平衡時轉化率,故Y點向正反應進行建立平衡,則v(正)>v(逆),故答案為:小于;正反應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CH4的轉化率減;大于。
(4)NO2- +H2O HNO2 +OH-,Kh=c(HNO2) c(OH-)/ c(NO2-)= [c(HNO2) c(OH-)/ c(NO2-)]×c(H+)/c(H+),則KW= Kh×Ka=5.0×10﹣11×9.6×10﹣4=4.8×10-14,故答案為:4.8×10-14。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向一定量的NaHSO3溶液(加入少量淀粉)中加入稍過量的KIO3 溶液,一段時間后,溶液突然變藍色。為進一步研究有關因素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探究如下。
(1)查閱資料 知NaHSO3與過量KIO3反應分為兩步進行,且其反應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反應決定。已知第一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IO3—+3HSO3—===3SO42—+I—+3H+,則第二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2)通過測定溶液變藍所用時間來探究外界條件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記錄如下。
編號 | 0.01mol/LNaHSO3溶液/mL | 0.01mol/L KIO3 溶液/mL | H2O/mL | 反應溫度 /℃ | 溶液變藍所用時間t/s |
① | 6.0 | 10.0 | 4.0 | 15 | t1 |
② | 6.0 | 14.0 | 0 | 15 | t2 |
③ | 6.0 | a | b | 25 | t3 |
實驗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___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表中t1___________t2(填“>”、“=”或“<”);
實驗①③是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表中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3)將NaHSO3溶液與KIO3溶液在恒溫條件下混合,用速率檢測儀檢測出起始階段反應速率 逐漸增大。該小組對其原因提出如下假設,請你完成假設二。
假設一:生成的SO42—對反應起催化作用;
假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設計實驗驗證上述假設一,完成下表中內容。
實驗步驟(不要求寫出具體操作過程) | 預期實驗現象和結論 |
在燒杯甲中將一定量的NaHSO3溶液與KIO3溶液混合,用速率檢測儀測定起始時的反應速率v(甲) 在燒杯乙中先加入少量①_____,其他條件與甲完全相同,用速率檢測儀測定起始時的反應速率v(乙) | ②若v(甲)___v(乙),則假設一不成立 ③若v(甲)___v(乙),則假設一成立 (填“>”、“=”或“<”) |
【題目】下列“實驗結論”與“實驗操作及現象”相符合的一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和現象 | 結論 |
A | 向苯酚濁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濁液變清 | 苯酚的酸性強于H2CO3的酸性 |
B | 向碘水中加入等體積CCl4,振蕩后靜置,上層接近無色,下層顯紫紅色 |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C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鐵粉,有紅色固體析出 | Fe2+ 的氧化性強于Cu2+ 的氧化性 |
D | 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②再加足量鹽酸仍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A. AB. BC. C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