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內容
【題目】閱讀資料,完成下面問題。
材料一:伊塞克湖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天山西段北坡,是周邊國家人們前往旅游療養的勝地。其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居前列,因終年不凍被稱為“熱湖”。湖泊沿岸為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區。20世紀70年代以來,吉爾吉斯斯坦大力改進灌溉技術。下圖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伊塞克湖流域天山氣象站(海拔3614m)年平均氣溫與夏季均溫
年份 | 年均溫(℃) | 夏季均溫(℃) |
1941 | -7.70 | 1.90 |
1951 | -7.61 | 1.96 |
1961 | -7.57 | 2.01 |
1971 | -7.50 | 2.11 |
1981 | -7.44 | 2.19 |
1991 | -7.46 | 2.29 |
2001 | -7.27 | 2.61 |
(1)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伊塞克湖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居前列的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成為療養勝地的自然條件。
20世紀以來,伊塞克湖水位持續下降;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伊塞克湖水位下降趨勢減緩并略有上升。
(3)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
【答案】(1)受西風影響,降水量較大;夏季氣溫高,多冰川融水;位于陰坡,蒸發較弱。
(2)湖區地勢坡度較小,便于修建療養院;山地阻擋冬季風,冬季較溫暖;海拔較高,夏季較涼爽;降水少,光照充足;冬季不凍,水域環境獨特;背山面水,生態環境好。
(3)該湖泊以大氣降水、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水位持續下降原因:深居內陸,區域內氣候干旱,降水少;農業、畜牧業所占比重大,農業、城市用水量大;灌溉技術落后,水資源浪費嚴重;下降趨勢減緩并略有上升:氣溫升高幅度加大,冰川融化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多。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水循環加快,降水增多;沿岸農業灌溉技術改良,農業灌溉用水量減少。
【解析】
本題以伊塞克湖為背景,主要考查陸地水體的補給類型、水循環的類型和環節、療養院的區位選擇、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疾榈暮诵乃仞B是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人地協調觀。
(1)水循環的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解題關鍵:緊扣題干“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居前列的原因”,從湖水的補給來源角度分析。陸地水體的補給類型主要有大氣降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和河流水等。讀圖可知,伊塞克湖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受西風影響,降水量較大。深居亞歐大陸內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周圍多高山,夏季氣溫高,多冰川融水,位于陰坡,蒸發較弱。
(2)伊塞克湖成為療養勝地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環境等方面分析。從地形來看,湖區地勢坡度較小,便于修建療養院。從氣候來看,由于山地阻擋冬季風,加上湖泊調節,冬季溫暖;海拔高、夏季較涼爽,溫差;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療養。從水源看,泉水富含礦物質,有利于保健,水質好,冬季不凍,水域環境獨特。從環境看,陽光充足,空氣清新、負氧離子高,背山面水,生態環境好。
(3)陸地水體的補給類型主要有大氣降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和河流水等。湖泊水位持續下降說明,湖水來源少,用的多;下降趨勢減緩并略有上升說明該地區湖水的補給來源增多,或用水量減少。結合圖文材料信息可知,伊塞克湖深居內陸,區域內氣候干旱,降水少,農業、畜牧業所占比重大,農業、城市用水量大,位于哈薩克斯坦境內,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地,灌溉技術落后,水資源浪費嚴重,導致湖水位持續下降。分析伊塞克湖流域天山氣象站年平均氣溫與夏季均溫表中數據可知,20世紀80年代以來湖下降趨勢減緩并略有上升是由于氣溫升高幅度加大,冰川融化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多。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水循環加快,降水增多。由材料“20世紀70年代以來,吉爾吉斯斯坦大力改進灌溉技術”可知,沿岸農業灌溉技術改良,農業灌溉用水量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