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下圖所示裝置,在常溫下分別進行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和氫氧化鈉性質的實驗。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內容 裝置 | (實驗1) 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 | (實驗2) 探究氫氧化鈉性質 |
I. A中盛有H2O2溶液,B中盛有MnO2,C中盛有80℃的熱水和一小塊白磷 | I. A中盛有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B中充滿CO2,C中盛有稀硫酸 | |
II.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將A中溶液滴加到B中,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并打開K | II.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將A中溶液滴加到B中,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充分反應后,打開K |
(1)H2O2溶液與MnO2接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實驗1中,打開K后觀察到C中白磷燃燒。該實驗證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
(3)實驗2中,對于所觀察到的以下三個實驗現象:C中部分液體沿導管流入B中,B中有氣泡生成,B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解釋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題目】同學們在“可愛的化學能源”實驗中,對影響自制電池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影響自制電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查閱資料)電極材料、電極間距離、水果種類對自制水果電池的效果可能有影響。
(進行實驗)
(1)選擇水果和金屬材料:水果選用西紅柿、檸檬,金屬材料選用銅片、鋅片或鐵片。
(2)將金屬材料插入水果中,并測量距離,用導線連接金屬材料和電流計,測量產生的電流。(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部分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
序號 | 電極 | 電極距離 | 水果種類 | 電流計示數(uA) |
① | Cu-Zn | 2.0cm | 西紅柿 | 72.5 |
② | Cu-Fe | 2.0cm | 西紅柿 | 69 |
③ | Cu-Cu | 2.0cm | 西紅柿 | 0.0 |
④ | Cu-Zn | 2.0cm | 檸檬 | 37.3 |
⑤ | Cu-Zn | 1.0cm | 檸檬 | 95.7 |
(解釋與結論)
(1)實驗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 。
(2)欲得出“水果種類對電池效果有影響” 的結論,需要對比________(填序號)。
(3)對比實驗④和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
(反思與評價)
(4)對比實驗①②③,可知構成水果電池的電極必須具備條件為________。
(5)水果電池是利用水果中的化學物質和金屬片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的一種裝置。將實驗①中的西紅柿換成稀硫酸,進行實驗,電流計示數不為零,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由此可知,化學反應中除有新物質生成,還伴隨有______變化。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吳秀玲,原文有刪改)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正在不斷改善著自己的居家環境,房屋裝修越來越普遍。房屋裝修會對室內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嚴重時會危害人體健康。為推行“健康住宅”,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國家制定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已于2003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
房屋裝修后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檢測
參照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采集60戶裝修后0~18個月的室內空氣樣品,檢測甲醛、苯、氨的含量(檢測前關閉門窗12小時,并打開室內所有櫥柜和抽屜,以保證污染物有一個最大釋放和平衡過程)。檢測結果見下表。
指標 | 甲醛 | 苯 | 氨 |
GB/T18883 —2002(mg/ m3) | ≤0 .10 | ≤0 .11 | ≤0 .20 |
濃度范圍(mg/m3) | 0.02-2.19 | 0.01-1.20 | 0-1.86 |
最大超標倍數 | 12.9 | 10 | 5.3 |
超標率(%) | 89 | 50 | 35 |
檢測結果分析
(1)室內空氣主要污染物及原因
由上表看出,裝修后室內空氣的首要污染物為甲醛,其次是苯和氨。在超標嚴重的家庭中,有的是過度裝修,有的是購買了大量的新家具,有的是大量使用了人造板材、油漆、粘合劑、乳膠漆等,這些材料會持續向室內釋放大量有害氣體。
(2)室內空氣污染物含量隨時間的變化:0~3、5~8、9~12、12~18個月后,室內空氣中甲醛、苯、氨含量的超標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如下。
(3)室內空氣污染物含量的反彈現象
跟蹤檢測發現,同年11月份室內甲醛濃度為0.15 mg/m3 (室內沒有暖氣、氣溫15℃、濕度30%)的房屋,12月份變為0.35 mg/m3 (室內有暖氣、氣溫21℃、濕度35%)。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按照國家標準,室內空氣中苯的含量不得超過_______mg/m3。
(2)室內空氣首要污染物甲醛(HCHO)分子中C、H、O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
(3)依據超標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
(4)引起室內空氣污染物含量反彈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5)請你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提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