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是兩種常見的堿。小花同學將兩種堿溶液分別裝入試管A、B兩支試管中,并進行如下圖所示的三組實驗。
(1)實驗1中,兩支試管的溶液都變成________色。
(2)實驗2中,若試管B中盛裝的是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反應。
(3)實驗3中,某同學向兩支試管中吹氣,A中有白色沉淀產生,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無明顯現象,為了探究吹氣后B中溶質的成分,該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質是氫氧化鈉;
猜想2:溶質是碳酸鈉;
猜想3:溶質是_____________。
溶質中出現碳酸鈉的原因是氫氧化鈉與__________發生了反應。
(實驗和結論)
實驗 | 實驗現象 | 結論 |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產生沉淀為止,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向其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 | ____________ | 猜想3成立 |
(反思與評價)
老師評價該同學得出的結論不正確,是因為猜想2也會產生相同的現象。如果要驗證“猜想3成立”,必須要將氫氧化鈣溶液換成_________溶液。
【題目】小明、小芳二位同學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做了如下實驗:
(1)試管A中的現象是 ,反應后試管B中一定有的陽離子是 (寫離子符號)。
(2)試管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芳同學把反應后D、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小芳同學欲探究無色濾液中的溶質成分:
小芳同學分析得出無色濾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
【提出問題】無色濾液的溶質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 、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認為猜想 一定不正確。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鈉溶液 | 無明顯現象 | 猜想 成立 |
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少量 | 有氣泡產生 |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完“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后,將反應后錐形瓶中殘留的廢液過濾,并對濾液進行探究(已知大理石中所含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
(提出問題)濾液中所含溶質是什么?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猜想與假設)
猜想1:濾液中的溶質可能是CaCl2和CaCO3
猜想2:濾液中的溶質只有CaCl2
猜想3:濾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
(討論與交流)
小明認為猜想1無需驗證就知道是錯誤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實驗與結論)
(1)小亮同學為驗證猜想2,取少量濾液裝入試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發現酚酞溶液不變色,于是小亮認為猜想2正確。你認為他的結論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__。
(2)小美為驗證猜想3,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該濾液滴到濕潤的pH試紙上,測得pH=4,她認為猜想3正確。對她的操作方法、測量結果及結論的評價,正確的是______。
A.方法不正確,結果偏小,結論正確 B.方法正確,結果偏大,結論不正確
C.方法不正確,結果偏大,結論正確 D.方法正確,結果偏小,結論不正確
(3)小麗使用了幾種物質類別不同的物質來驗證猜想3,也得出了結論,請完成下表:
方案 | 使用的試劑 | 實驗現象 | 結論 |
A | 石蕊溶液 | 溶液變紅 | 猜想3正確 |
B | 鎂條 | __________ | |
C | 氧化鐵 | _________ | |
D | _____ | 固體溶解,溶液變成藍色 | |
E | 硝酸銀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反思與評價)上述方案有錯誤及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錯誤方案的序號,并解釋其錯誤的原因)。
(拓展與延伸)若猜想3成立,小聰認為無需另加試劑,只要對濾液進行_______操作即可除去雜質,得到CaCl2固體。
(4)小明同學向一定質量的上述猜想3濾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0%的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問:
①圖中oa段表示生成_______(“氣體”還是“沉淀”)的過程;
②a點溶液中溶質為_________;
③c點溶液的pH_____7(填>、<、=);
④x值是_________?(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